赵庄村日军据点遗址


位于仪阳镇赵庄村南西山顶。据点(鬼子院)为石头筑成,已部分坍塌,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有南门、北门,南北各一排房子,其上东北、西南角各有一个二层炮楼,南北大门为中轴一排房子,左右对称又各一排房子,从楼梯上去是开阔的瞭望台,碉堡及房子周围均有射击孔,监视四周。

W7-11-1

1941年,日军为蚕食抗日根据地,大修据点、碉堡。其中,赵庄西山据点驻有伪军一个排和几名日军。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抗日军民与敌人展开了英勇斗争。1943年,据点被抗日军民拔除拆毁。

2010年,仪阳镇引进开发商,绿化荒山,开发旅游业,修筑环山路,修复日军据点,以实物见证日军侵华的罪行,警示后人。

相关调查

抗日战争时期肥城县日伪军据点分布调查

中共肥城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办公室

1938年4月,日军第二次侵占肥城县城后,为达长期统治之目的,在城里安设了据点,并建立了伪政权和汉奸武装。驻城里的有日军警备队、伪警备大队、伪县政府、警察局等,是日军统治全县的大本营。

此后,日军又在县内(含边院、汶阳、安驾庄等地,不含原肥城八、九两区)先后安设据点45个,碉堡10个。在民族危亡的紧急时刻,中共肥城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敌人展开了激烈斗争。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爱国志士不惜牺牲生命,前仆后继,终于于1945年8月中旬,将日伪军在肥城的据点全部拔除,夺取了抗战的胜利。

1938年1月1日,日军第一次侵入肥城,国民党政府及其武装不战而逃。翌日,日军离县城沿济兖公路继续南侵。原国民党肥城县支应局局长、汉奸范维新为投靠日军,网络部分原国民党官员和旧军人,组织了肥城县维持会。

1938年底,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敌人为巩固其占领区,控制抗日根据地,大量兵力开始回师后方并极力收买招募伪军,不断增设据点。1939年,敌人先后在安驾庄、东向村、南夏辉等地安设了4个据点和碉堡。但这时敌人的力量还比较薄弱,除据点附近地区外,大片地方仍被我们所控制,敌人不敢四处横行。1940年,敌人又先后在大石关、安临站、石坞、边家院、蒋庄、白庄、石横、苏庄、演马庄等地安设据点11个。1940年底,抗日根据地的工作受到严重威胁,抗日形势开始恶化。

1941年和1942年是世界法西斯势力最为猖獗的时期,也是肥城一带抗战最困难的时期。1941年7月24日,中共泰西地委、泰西专署、泰西军分区机关被敌人包围于三区五虎门一带。激战竟日,泰西党、政、军机关安全突围,先后转移至大峰山区和黄河西。遂后,敌人对泰肥山区进行了轮番“扫荡”、“清剿”,不断增设据点、碉堡,抗日根据地逐渐沦为敌占区或游击区。整个肥城出现了三里一堡,五里一哨的险恶局面。虎门突围和敌人对泰肥山区的破坏,当地称为“泰肥山区事变”。1941年到1942年,敌人在肥城增设的据点达34个。敌人依仗这些据点碉堡对抗日军民进行了残酷地镇压和掠夺,肥城的抗日工作被迫转入地下。

1943年下半年,肥城的抗日斗争形势开始好转。在抗日军民的打击下,日本侵略者的力量大大削弱,部分伪军不愿再为日本侵略者卖命。日军被迫撤掉了一些据点碉堡,但为了切断肥城与其他根据地的联系,敌人又沿封锁沟一线增设了6个据点碉堡。1944年抗日军民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仅这一年就攻克和迫敌撤销据点碉堡20个。到1944年,敌人在肥城的据点只剩下县城、东向、王瓜店、石横、演马庄等不足10个据点。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不久,所有的日伪据点全部被攻克。1945年8月21日,肥城全境收复。

从1938年4月,日军在肥城城里安设第一个据点,到1945年8月21日,肥城最后一个据点被拔除,7年半的时间里,敌人在这块仅1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安设据点碉堡56个,日伪军最多时达7000余人。敌人利用这些据点碉堡,对根据地进行了严密的封锁,对抗日军民进行了疯狂地屠杀和掠夺。据不完全统计,7年多的时间里,敌人共杀害我干部群众2000余人,抢夺粮食300余万斤。安驾庄据点的日伪军仅在安驾庄一带即杀害抗日干部群众400余人。敌人在据点内设的水牢遗迹至今还残留在安驾庄村,仅在这座水牢拉出被杀的抗日干部群众就有300多人。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永远不能忘记。我们决不能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为了使人们不忘过去,为了使后人懂得今天来之不易,我们对日伪据点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现予以刊登。期望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

技术支持:山东星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鲁ICP备1900155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