岈山后方医院旧址

岈山后方医院位于孙伯镇政府驻地西北4公里处的岈山村。岈山村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后方医院在此村建立。

+2-10

1939年1月,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在岈山一带设立休养所,又称岈山后方医院。伤病员平时分散在岈山、莲花峪、老树峪、郝家峪、山套等十几个村子的群众家中,有情况时转入山里或地堰洞内。休养所有医护人员40余名,戴正启任所长,邹筱梦兼任政委。为了藏好伤员,群众在村内挖了户户相连的地道,在山坡花椒树、棘荆、爬蔓植物茂密的梯田下、地堰上挖了许多地洞,这种洞老百姓管它叫“土屋子”。里面约一米宽,两米长,只能住一个伤员。为了观察和饮食方便,伤员头朝外,脚朝里躺着,一二十步开外,很难发现,但在里面向外看却很方便。老百姓的这些做法,使伤员有了安全保障,直到现在还存有这种“土屋子”。

2-10

-2-10

村民李宪河老人,负责照顾腰部受伤的伤员。一次汉奸队进村搜索,李宪河老人把被子蒙在伤员身上,从地道里背出来,向“土屋子”转移,被汉奸发现。情急之中老人大喊道:“我娘得了打摆子,去常庄看病。”汉奸怕传染不敢近前,老人吃力地背着伤员躲过了汉奸的盘查,把伤员转移到山上。他平时走路很吃力,但他仍拄着根棍子,深一脚浅一脚地上山给伤员送饭。伤员因伤口感染发烧,他就经常守护在伤员身旁,一口一口地别喂饭、喂水。他还从山下提来水为伤员洗脸、擦身。夏天山上蚊蝇多,他就找来艾草熏。

汉奸队抓住了张士伦老人,逼着他说出后方医院和伤员的情况,老人守口如瓶,汉奸恼羞成怒,把老人打得遍体鳞伤。

伤员崔敬峰由张士增老人照料,老人把家里仅有的两只老母鸡杀掉熬鸡汤、卖掉家具买鸡蛋为他补养身子,崔敬峰很快痊愈奔赴前线。崔敬峰不忘老人的恩情,解放后经常来看望老人,直到老人逝世。

当地群众为后方医院买药品,并用土方偏方为伤员治病疗伤,又让医院的同志学民间针灸和按摩,治疗打摆子、筋骨痛等症。他们还自发组成自卫队,轮流站岗放哨。一次汉奸队搜山,搜了一阵子,没有发现什么,但仍不甘心,还继续搜。隐蔽在山头的自卫队员,紧张的心都要跳出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自卫队想出了“调虎离山”的办法,鸣枪把汉奸队引开。

后方医院在山区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隐蔽治疗任务。岈山后方医院载入了抗战的光荣史册,肥城山区人民救治伤员的英雄事迹也传为佳话。

岈山后方医院几经迁址后,于1949年10月,在老城镇百尺村被分别编入空军医院和地方医院。


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

技术支持:山东星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鲁ICP备1900155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