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西被服厂旧址

泰西被服厂位于安临站镇。

x2-18

1940年4月,泰西军分区建立不久,为解决部队的穿衣问题,即着手将原先为部队承做衣服的缝纫组合并,在肥城三区(今属安临站镇)建立了泰西被服厂。被服厂分缝制和印染两个组,有机器11台,共50余人。工人实行供给制。1941年7月泰肥山区事变后,被服厂屡遭日伪军破坏,不久于长清解散。

X2-18-2

回忆文章

王德胜谈一一五师泰西被服厂的建立

我是山西临汾人,1939年3月,随一一五师东进支队来到泰西地区。当时一一五师的任务,是创建泰西抗日根据地。部队除了打仗,还抽调干部帮助地方工作。泰西地区党、政、军、群各项工作都有了大发展。不可否认,一一五师在泰西是有功劳的。同时,泰西人民对一一五师的支援也是有功劳的,像参军、支前、筹集粮秣、物资供应等等。泰西的老百姓对一一五师指战员很亲热,军民关系处得很好,老百姓是水,军队是鱼,俗话说“水深凭鱼跃”嘛!我当时是在师后勤部军需科工作,负责办被服厂,供应部队穿衣。

为搞好军需生产,师部成立了以陈光为主任的募捐委员会,我也是委员之一。泰西党委给我们很大支持,群众募了不少捐。记得刚到东平县常庄,陈光代师长、供应部何敬之副部长,要我化装成商人,通过地下关系打入济南。我穿上长袍马褂,头戴礼帽,与王笃章、王寿长一起,在济南普利门内一家叫三益成的布店里,买了200多匹白布,还买了一批染料。白布运出济南,送到根据地,是费了周折的。王笃章以芦泉屯掌柜的名义、王寿长以行商的名义,先与布店的耿掌柜联系,要他提货送到万德火车站,在万德的联络点,一手交货,一手交钱。尔后,再由杨家花园的杨建梅、杨建法兄弟俩,用马车转往肥城、东平山区,由我们付给报酬。布运来后,在肥城县老四区的海子村及东平县梯门区的芦泉屯王笃章家染成灰布。将从章丘、肥城城内及农村招来的一批成衣铺工人,分散在肥城县安临站的五虎门,桃园区的老僧台及上中下固留、孙伯区的岈山,东平县接山区的常庄、大小金山和东平老七区的大小靳口等村庄。工人都是招聘的临时缝衣工人。有50多台缝纫机,分散做工,每组三、五台不等,实行包工不包料的生产管理办法,也算承包责任制呢。我们不仅制做了夏衣,棉衣也是在这里由这些工人同志完成的。衣服做好了,主要供给一一五师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东汶宁支队、六支队、骑兵连、特务团、侦察连、辎重营,还有山东分局及分局的地方部队等,共有4000人左右。此外,还赶制了一批棉衣,让转战鲁南的部队带往抱犊崮山区,解决那里部队的棉衣问题。至于地方的服装,则是由我们拨料子,地方自己做。地方政府为我们筹款,为我们招募工人。这是一一五师入鲁后建立的第一个被服厂。它处于敌后的环境中进行生产,不像现在的工厂那样集中在一起,而是分散的,隐蔽的。

打入敌区、运送布料并参加赶制军衣的有功人员,我还记得有肥城县王庄乡演马庄的王德成、王金河叔侄两人,肥城城里的乔学莫,肥城县下固留的李嗣功,肥城县杨家花园的杨建梅、杨建法兄弟二人,还有东平县王庄的王寿长等同志,都在当时那种危险、艰难的条件下,为抗日武装的被服供应做出了出色的成绩,我们不应忘记他们。

最使我们怀念的是王笃章、王诚秀父子。1939年5月,参加陆房战斗的日军路过芦泉屯时,汉奸报告了王笃章存有我军80匹白布之事。敌人抓住王笃章,要他交出,他抗拒不交,被日军刺死在尧王墓前。不久,王诚秀到一一五师供给部染布线,在返回的路上,被国民党田家滨旅抓住活埋了。我们得悉,马上去和这些顽固派进行了尖锐的斗争。田家滨在我军的压力下,不得不退出抢去的5000元钱,枪决了肇事者王团长。王笃章牺牲后,我找到师首长作了报告,罗荣桓政委、陈光代师长立即让苏孝顺同志用两尺白布写成一副挽联(下联现藏于北京军事博物馆),又让我拿500元法币,带一个骑兵连,赶往芦泉屯,安抚家属。在召开追悼会时,一一五师派去一个排保卫会场,村长致的悼词,表彰他为保护革命财物而献出宝贵生命。此后,该村又为王笃章立了碑,以昭示后人。


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

技术支持:山东星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鲁ICP备1900155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