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中长期发展规划 (2021年-2025年)

图片1

前言

肥城市陆房战斗纪念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肥城市凤凰 山南麓。1939 年 5 月,在这里发生了中国抗战史上著名的陆 房突围战斗,这次战斗在 2021 年,与平型关大捷一起载入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是山东抗战史上唯一载入史 册的战斗。肥城市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作为肥城市唯一的 “ 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近年来,特别是 2015 年以来, 在爱国主义教育、烈士褒扬、陈列展览、文物藏品保护、公 众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进一步提升本馆的综 合水平,强化本馆发展的计划性,更好地服务观众和社会, 实现馆内的各项功能,推动当地红色文化发展,根据国家文 物藏品局《 “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 以及山东 省文化厅、泰安市有关文物文化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结合

本馆实际,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的规划期为 2021 至 2025 年。


第一章 发展形势

第一节  基本概况

肥城市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位于肥城市安临站镇东陆 房村北,为纪念陆房突围胜利,于 1972 年在陆房战斗遗址

上建立了肥城烈士陵园,在烈士陵园原有建筑物的基础上,历经多次整修,2013 年完成了全市 2549 座烈士墓集中建设 工程,2015 年又对烈士陵园进行改、扩建,建设了陆房突围 胜利纪念馆,纪念馆建设坚持尊重历史的原则,有效保护遗 址,保持了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为弘扬 红色文化,发挥党性教育基地作用,2019 年肥城市陆房红色 教育基地管理中心正式成立运行,为市政府直属副处级财政 拨款事业单位,其他安保、保洁、讲解人员采取政府购买服 务方式运营。经过几年发展,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 施、国家 AA 级旅游景区、 山东省级文物藏品保护单位、省 级烈士纪念设施、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国防教 育基地、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山东省关心下一代

教育基地、泰安市党员教育基地等。

第二节  主要成绩

近年来,我们利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了教育基地的作用,取得显著社会效果。

以纪念馆为依托,持续强化基地建设。先后建设了陆房 突围胜利纪念馆、纪念碑广场、无名烈士纪念广场、停车场 等设施。负一层建有 400 多平米的多功能厅。无名烈士纪念 广场建有英烈墙,共安葬陆房战斗中英勇牺牲的 178 名无名 烈士。纪念碑广场占地 1 万平方米,作为国家、部队有关单 位无偿捐赠武器的重要场所,增加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直观效 果。我们还不定期对纪念馆中的设施、设备进行保养维修,确保了教育基地各项功能的发挥。

丰富完善纪念馆内文物藏品展陈。邀请国家军史专家对  纪念馆文物藏品布展内容进一步认真审核;采取向社会征集、 购买、仿制等多种方式,增添了一批馆藏图书、照片和展陈  文物藏品等。 目前,馆内实物共收藏有 300 余件,包含有陈  光将军遗物、陆房突围时当地百姓奋勇支前所用物品、八路  军和日军士兵当时所用武器、肥城当地抗日武装所用物品以及有关陆房突围的历史书籍资料等。

积极开拓网络阵地建设,拓宽红色文化传播渠道。建设 升级了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智慧系统,实现了网上纪念馆 720°全景、在线游览、红色阅读等五大功能。开通了 “ 两 微一抖”平台,定期更新与陆房战斗、肥城红色文化、红色故事有关的图文、视频,并由专人进行平台维护和管理。

搭建红色资源+旅游+研学模式,积极开展各类爱国主义  教育共建。创办流动红色纪念馆,结合纪念馆进企业、进校  园、进军营、进社区、进乡村 “五进”活动,与市直机关、 企事业单位、驻肥部队、各高等院校等单位积极配合,开展  教育共建,先后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山农大、泰山学院、 山科大等院校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以“双拥共建”为载体, 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好形势教育;  与各级党团组织配合,积极抓好党建、团建主题教育活动, 如 “ 三严三实” 、 “两学一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形成了学习、倡导、践行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


强化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宣传。与报刊、广播、电视、网 络等各类媒体合作, 自去年以来,我们开辟了 “讲好红色故事”系列专栏节目,并制作播放红色文化传承的公益广告。

抢救性的采访了战斗英雄吕登科的革命故事,对红军烈士乔  明增事迹进行了深入挖掘, 目前,共制作微视频 18 个,参  加了齐鲁英烈大赛、“追寻先烈足迹”短视频网上征集活动。 与肥城市广播电视台合作,制作了红色故事 9 期,并充分利  用 “学习强国”平台,上传并播发了《战斗英雄吕登科的烽  火故事》《红色人物乔明文:一生心结难解 找寻战友英魂》等视频,对于弘扬我市红色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介作用。

发挥基地的 “龙头”引领作用,带动周边融合发展。肥  城市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处于肥城中心地带,交通便利,近  年来,打造了泰西抗日武装起义旧址空杏寺—— 陆房突围胜  利纪念馆——毛公山红色文化纪念馆——孙伯五埠岭 115 师  后方医院红色旅游路线,也承接了与省内外多家旅行社的合  作,借力红色旅游开展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子,把  红色研学旅行作为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新力量,吸引游客  前来参观学习, “红色资源+旅游”的整合模式,辐射带动  了周边孙伯五埠岭伙大门景区、陆房村民俗游等的经济增长, 形成了联动效应,基地达到每年接待 8 万人次、单位 100 余个的能力。

 

第二章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 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 近平总书记 “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 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把握纪念馆发展阶段性特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坚持纪念馆工作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 以举办高品质展览为主线, 以提高纪念馆质量管理为核心, 深入挖掘文物藏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增强文化 自信和文化自觉,全面提升纪念馆的专业化、现代化、社会 化服务水平,强化纪念馆文明传承、文化沟通、增进知识和 公众教育的职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开创肥城 “十四五”发展的新局面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章  发展理念

以创新发展激发工作活力。继续坚持 “体制创新、理念 创新、技术创新”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改变旧有思维方法 和工作模式, 以创新驱动业务的开展,激发文化创造力,使创新成为引领本馆事业发展的 “ 能量源”。

以协调发展推动事业进步。 以 “纪念馆+”推进纪念馆 与科技、教育、旅游等相关行业融合发展,坚持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积极推动教育推广、公共服务、文创开发、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业务能力和辐射潜力的不断增强,更好地促进本馆事业全面、科学发展。

以绿色发展促进节能环保。加快引进陈列展览新材料、 新手段、新科技,增加无污染环保材料的使用比重,提高辅 助展品、设备设施的循环使用率,节约能源和用水,提高环 保意识,让纪念馆成为区域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的绿色纪念馆。

以开放发展深化交流合作。深入开展与国内先进地区的  文化文物藏品交流活动,举办高质量的文物藏品纪念馆系列  学术会议与论坛。组织优秀文物藏品展览及教育活动进校园、 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进乡村,努力打开文化传递与共享的生动局面。

以共享发展提升文化惠民。围绕智慧纪念馆和流动纪念 馆建设,实现文博资源的共建共享,通过优化服务质量,不 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扩大文博产品的 有效供给,打造本馆的文化惠民服务特色和品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四章  发展目标

肥城历史文化厚重, 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十四五”期间,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将充分发挥肥城市文物藏品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创新管理体 制,探索发展机制,加强藏品收藏和保护力度,增强展览策 划能力建设,推出更加多元化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公 众服务水平和业务辐射能力,打造特色品牌,在国家和区域 纪念馆的发展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省内外一流的综合型博纪念馆。

 

第五章  实施内容

第一节  创新纪念馆管理体制

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法人治理 结构,探索文化体制改革的新模式。健全各项制度,建立健 全纪念馆日常运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定新制度的同时, 加快对原有管理制度的修订,进一步完善横到边、纵到底的纪念馆管理制度体系。

完善决策制度体系。强化对本馆业务工作的决策和指导职能,初步建立规范、科学的内控管理体系。

完善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和岗位职责,打 破只能上不能下的观念束缚,全面实施中层干部和专业技术 岗位的竞争上岗和聘任制度,形成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提 升沟通能力,畅通本馆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本单位内的文化建设,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对内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

完善培训轮岗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优化本馆人才队 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进 取、创先争优,全面推行专业技术岗位竞争上岗和考评制度。 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建成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 本规划期内,力争本馆事业编制人数有所增加,实现专业技术岗位的比例提升,年度培训数量增加到 400 人次。

第二节  强化文物藏品管理与保护

加强文物藏品征集与研究。完善特色藏品品类,构建重 点突出、特色鲜明、互为补充的纪念馆收藏体系;提升传统 强项馆藏,注重征集精品或填补空白的特色藏品系列;加强 与革命历史、陆房战斗等相关的文物藏品征集与研究。每年保持新增藏品并逐步提升其中珍贵文物藏品所占的比例。

加强文物藏品的日常管理。完善文物藏品管理机制,进 一步提升藏品的利用与研究水平;加强库房日常管理,使文 物藏品检查工作常态化;进一步加大文物藏品安全防护,完 善文物藏品库房的标准化建设,实施文物藏品平安工程,完 善点面结合、实时监控与远程监控相适应的、人防物防技防 有机结合的安全防护体系,逐步完成对安防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切实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加强文物藏品的保护修复。实现文物藏品保护工作的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完善馆内基础设施、设备,重点加强馆 藏文物藏品保护修复专用仪器设备和修复设施的配备,建设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实验室软硬件平台。

加强文物藏品保护环境管理。建设、改善文物藏品库房  软硬件环境,逐步建立文物藏品保护环境监测系统和区域性  监测平台,确保文物藏品保存环境全部达标。加强对本馆文  物藏品保存环境的控制,改善纪念馆文物藏品保存环境和微  环境,建立适应本地区气候环境的文物藏品保存环境控制体  系。加强对本馆文物藏品保存环境及馆内外周边环境的监测,完善文物藏品保存环境无线监测系统。

加强文物藏品人才队伍建设。 争取到 2025 年,馆内人 员中具有中、高级职称或高学历的人员,打造一支具有管理知识、信息设备操作和研究水平兼备的人才队伍。

第三节  优化展览策划与交流

提升展览辅助手段,通过网络智慧系统、图录、教育活 动、文创来揭示藏品、展览内涵,推动专题研究,培养策展 人团队。在建馆 10 周年之际,举办系列大型专题展览。在 本规划期内,利用本馆藏品每年策划 4-5 个展览,举办跨省联合的区域合作展览至少 3 个,力争获得省级以上奖项。

第四节  提升教育与服务能力

提升教育能力。深入挖掘本馆资源,充分实现本馆的教育功能。完善纪念馆导览系统,致力于创造纪念馆数字体验,积极利用交互式网络技术助推纪念馆教育能力的不断提升。

针对教师和学生初步建成 “菜单”式纪念馆课程,结合馆藏  核心文物藏品设计相关教材。树立 “终身学习” 的观念,根  据儿童、成人的不同特点开发针对性的教育项目,关注弱势  群体和特殊人群的需要。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推动本馆成为  全省志愿者示范基地。探索建立纪念馆教育记录和评估方法, 系统开展本馆的教育项目评估。在本规划期内,每年提供给中小学生的免费讲解服务不低于 1000 小时。

提升接待能力。不断提升本馆的接待能力和条件,细化 服务内容,提供贴心细致的特色化 “文化”服务。完成对本 馆现有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为观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 服务。拓宽公共文化资源传输渠道,本规划期内逐步向观众 开放本馆的导览服务。为观众提供互动交流、咨询留言、在 线访谈和网上调查等公众服务栏目,探索建立公众满意度指 标和反馈机制,接受观众和社会的意见建议。本规划期内,

参观人数的年平均增幅不低于 3%。

主动 “走出去”。提升本馆文博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服务  均等化水平,重点推进完善流动纪念馆建设。探索流动纪念  馆的品牌,涵盖 “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军  营”“流动纪念馆志愿者小分队”等子项目。全面提升流动  展览的质量,建立内容丰富(图片展、实物展、文物藏品展)的流动展览。在本规划期内,每年新增成员单位数量不低于3 个,年均更新展览数量不少于 5 个,年观众量超过 10 万人次并逐步增加,五年观众总量突破 50 万人次。

第五节  加强文物藏品活化与利用

深度挖掘和整合本馆馆藏文物藏品资源和展览资源,依 托本馆馆校合作等方式推动社会资源助力纪念馆文化创意 产品的研发。通过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推出具有 区域特色的、实用的系列文化创意精品。利用本馆微博、微 信、全国各类文化博览会及新闻媒体等扩大纪念馆文化创意 产品的宣传力度,让具有纪念馆特质的文创产品深入人心, 实现 “把纪念馆带回家”,力争成为全国纪念馆文化产品示范单位。

 

第六章  重点项目


按照建设省内一流纪念馆的标准,通过建立完善纪念馆 长效发展机制,确保纪念馆免费开放正常运行,加强藏品管 理,丰富馆藏,策划和引进高质量陈列展览,拓展社会教育 功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等方式,将纪念馆内涵发展、 质量建设要求融入纪念馆发展目标及各项中心工作中,创新 发展、激发活力,实现纪念馆事业跨越式发展。整个 “十四五”规划中,谋划开展以下重点项目。

( 一)打造沉浸式高品质展览


计划邀请国内一流公司参与设计、多方竞标,高起点规 划,高标准、高水平做好陈列布展,组织专家对陈展设计方 案反复论证,经过再审视、再研究、再思考,全面提升展览 品味,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体验红色文化的趣味性和观赏 性,让红色文化的精神和内涵更直观地展现出来,力争入选省级革命场馆特色展陈推介名单。

( 二)挖掘陆房突围战斗红色资源

深入挖掘陆房突围战斗红色资源,广泛收集整理陆房突  围战斗过程的文献资料,全面细致研究陆房突围战斗全过程; 建立与省市及兄弟单位党史研究专家的学术交流。推进与八  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高校的合作,依托专家学术研  究力量进行红色历史研究和红色资源发掘。发挥我馆在红色  资源、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在文献整理、文物保护、 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力争形成自身特色和品牌,成为在省内有较大影响的理论智库。

(三)持续提升纪念馆影响力、传播力、宣传力

不断提升本馆的接待能力和条件,细化服务内容,为观 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创新纪念馆文化传播的内容、 形式和手段,增强纪念馆陈列展览的知识性、趣味性、观赏 性、互动性和可参与性,拓展纪念馆的教育功能、传播功能 和文化休闲功能。深入开展观众调查,针对重要展览和服务项目开展专项观众调查,完善公众满意度指标和反馈机制。


常态化开展青少年红色教育课程、巡展、专题讲座、文化惠 民系列演出等多种形式的红色文化内容的公益性宣讲活动。 利用多媒体资源,挖掘地区文物藏品、 旧址资源、馆藏油画 等,策划拍摄系列宣传短视频,实施 “互联网+纪念馆”战略,创新展览展示形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讲好红色故事。

(四)打造一支优秀的红色队伍

明确定位,创造有利条件,提升讲解员素质,努力造就 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 业化讲解员队伍。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外出学习培训讲解技 巧,多方面创新讲解模式,增强讲解的艺术性、感染力,使 观众产生共鸣,让观众极大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及革命传统 的体验。壮大我馆志愿者队伍,拓展志愿者的招募渠道,提 高志愿者参与我馆各种社会服务的时间和效率。进一步加强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和 “博物馆之友”等群众组织建设, 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我馆的事业发展。优化专业部门设置, 加大学术研究人才和紧缺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出台 激励措施,坚持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宽松的环境。制定 我馆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强化人员任职学历标准、专业背景 和品行要求,严把我馆从业人员入口关,加强岗位管理,创新聘用方式,规范用人行为。

(五)开发系列精品课程

围绕陆房突围战斗,深挖战斗过程中的历史资源,针对不同群体推出不同的体验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 群体的需求,开发一系列专题课、现场教学课、微党课、研 学主题课等高品质课程,打造 “红培中心” 、干部党性教育 基地、实践教育基地。与各学校、社会机构等社会其他教育 方达成共建战略,共同为纪念馆进入教学课程而努力探索。 让陆房突围战斗蕴含的伟大斗争精神薪火相传,助推旅游教育融合发展,助推我县红色旅游向更高层次迈进。

(六)实施智慧博物馆试点项目

基于智慧博物馆理念,结合博物馆文物保护、智能管理 和惠民服务的实际需求,完成智慧博物馆顶层设计和平台升 级。加强珍贵文物数字资源建设以及数字资源向社会开放建 设,重点研发藏品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优化以观众体验为核 心的智能服务平台、构建集成多源观众属性和行为数据的观 众数字化管理系统、建成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完成对官方网 站和微信后台的升级改造,制作一批经典的数字产品,将本馆初步建成省内智慧博物馆示范单位。

(七)开发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

以全方位公众服务为出发点,依托陆房突围战斗红色文 化资源,加强馆藏资源挖掘、开放和共享,吸引社会力量深 度合作,运用创意和科技手段,开发文创产品,打造文创品 牌。探索新形势下纪念馆与地方企业合作运营新模式,通过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推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实用的系列文化创意精品。利用本馆官网、微信、全国各类文化 博览会及新闻媒体等扩大纪念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效应,让具有纪念馆特质的文创产品深入人心。

 

第七章  发展保障 

( 一)坚持正确导向

在实施本规划期间,坚持深入贯彻党中央 “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部署,落实从严治党,坚持党的领导,通过开展  学习教育和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深化本馆党委的组织建  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实现党的建设和  业务工作双促进、两提升,充分发挥馆党委在业务中的核心领导作用,为本馆事业的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 二)加强组织协调

强化组织管理,合理确定部门分工,建立健全相关工作 协调机制。本馆领导班子要强化管理,牵头推进规划实施和 相关措施的落实,协调解决本规划期内面临的主要问题。本 馆各部门应根据本规划的主要指标设置总体目标和年度计 划,明确职责,密切配合,认真组织落实,形成工作合力,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三)拓展规范经费

积极争取上级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增加本馆的运行经费。

拓宽社会资金来源渠道,广泛吸纳社会支持,多方筹措经费, 保证纪念馆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开源节流,重 点保障主要业务经费,积极争取财政专项和其他重大项目支 持。建立经费使用监督机制,注重经费使用效率,增强预决 算管理和各年经费的动态调整,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

(四)强化内部控制

建立健全纪念馆内部管理体制,强化内部流程控制,梳 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加 强信息公开,构建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 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为本规划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五)优化人才队伍

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开展人才结构评估,制定人才计划, 提升本馆岗位管理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通过传帮带、 在职培训、进修和深造等方式,建立老中青结合,学历层次 逐步提高的人才结构。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探索 以岗位绩效考核为基础的人员考核评价制度,提高队伍工作积极性和后劲。


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

技术支持:山东星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鲁ICP备1900155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