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山东纵队第六支队的创建与发展


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领导的泰西地区人民抗日武装组成的。第六支队自1938年11月26日成立,至1940年4月调归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运河支队,在短短的16个多月时间里,发动群众,扩大武装,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开创了泰西抗日根据地,成为泰西军民抗日的中坚力量。

(一)从泰西抗日武装起义到正式合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沿津浦铁路南犯。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在国难当头之时,采取完全不抵抗主义,所属10万人马,不战而逃,致使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山东大部相继沦陷。山东省委遵照党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决定在国民党军队溃逃、日军尚未到达或虽已到达尚未立稳之际,组织抗日武装。1937年10月前后,山东省委派张北华、远静沧和程重远、夏振秋到泰西,和本地区的老党员一道,发动群众,准备武装起义。

1938年1月1日,张北华、远静沧、崔子明、程重远、夏振秋、夏天任、曹龙骧、叶子真、叶明伦、刘西歧等一批共产党员在泰安夏张镇举行武装起义。同时,王仲范、张魁三、张韶三等和徐麟村、葛阳斋、孙诗贵、孙诗轩、乔绶卿、陈惠民等分别在泰安九区和肥城三区组织抗日武装。这三部分抗日武装,于1938年1月11日在肥城空杏寺会合,成立“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推选张北华为自卫团主席,远静沧为政治部主任,葛阳斋为自卫团副主席,不久增补李冠元为自卫团副主席,李文甫任政治部副主任。

泰西地区东靠津浦路,西临黄河,北至济南,是党中央和北方局经过鲁西、湖西联系山东东部的通道,是敌我双方必争的战略要地。所以,党中央和山东省委对泰西的抗日工作极为重视,先后派了3批红军干部和老党员加强自卫团的领导。1938年5月泰西特委建立,特委书记段君毅(董君毅)和一起来的红军干部何光宇直接参加自卫团的领导工作。1938年6月6日,毛泽东与刘少奇联名电示:“山东的基干武装应组建支队,恢复和使用八路军游击支队的番号……”根据这一精神,省委决定,对各地的起义武装实行统一领导,并以各力量较大的起义武装为基础组建支队。1938年11月,泰西地区主要武装相继集中于大峰山区,26日正式合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

(二)六支队的组成及建制

第六支队是以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为基础组成的,支队第一任司令员刘海涛,政委张北华,副司令员何光宇,参谋长马继孔,政治部主任李冠元,供给部长程重远。支队辖3个团,1个独立团,3个独立营,1个特务营,共4000余人。第一团团长陈伯衡,政委刘星,政治处主任邹鲁风。该团的前身是范筑先十支队东进梯队。实际是我党鲁西特委领导的。它最早是由共产党员刘星等根据鲁西南工委的指示,于1938年2月在汶上、东平两县动员100余名青年教师、学生和农民武装起义后发展起来的一支革命部队。开始叫汶上县人民抗日自卫队,经几次战斗之后,开到聊城地区冠县整训,编为范筑先十支队挺进队。同年10月,又与东平县五区人民抗日武装合编为十支队东进梯队,共1000余人。第二团团长曹鸿胜,政委张潭,政治处主任郭强,均为鲁西特委的干部。该团由大峰山独立营(自卫团第四、十一、十七大队组成)和自卫团第一基干大队编成。独立营的主力是自卫团的第四大队。该大队是于1938年2月4日,由共产党员万晓塘、魏金三、冯乐进、袁振、张耀南、冯晓云等在长清马湾领导起义的武装。第三团团长于会川,政委李文甫,副团长刘继河,政治处主任王少云(王树成)。主要由原肥城县保安大队和自卫团第二基干大队组成。1938年6月,泰西特委与国民党山东一专署协商,委任于会川(地下共产党员)为肥城县长。于会川依靠团结肥城县老共产党员徐麟村(未公开的肥城县委书记)、张维之及主张抗日救国的知名人士刘继河、郭月斋等重新组成了5个中队,另新建了1个特务连。他将泰西特委和自卫团派去的10几名党员干部分配在各中队大力开展政治工作,从而很快整顿、加强了这支人民武装。当于会川等共产党员身份暴露并被解除职务后,他们在党组织的指示下,将近500人的保安大队拉出来归自卫团指挥。曾一度采用范筑先部第十七支队的番号。泰安(西)独立团是由原自卫团十三、十四和十五大队组建的。团长武圣域(是原国民党泰安县十区区长,经我党、特别是老共产党员夏振秋帮助,毅然站到抗日方面来),政委夏振秋,政治处主任李介人,副团长马亚鲁,参谋长梁坚斋。辖3个营,1个连。六支队整编后,第一次把泰西各部武装实施统一领导,战斗力大大增强,广大官兵戴上了八路军的臂章,士气更高。六支队的建立,标志着进入了全面开创泰西抗日根据地的新时期。

(三)一一五师进驻泰西后的六支队进行整编

六支队成立后,一团开赴东(平)汶(上)平原,二团开赴平阿山区,三团、泰安(西)独立团开赴泰肥山区,大峰山区由新组建的大峰山独立营接防。支队机关和二团常驻平阴、东阿之间的大山区,司令部曾设在平阴城南王楼。为了培养部队政治、军事干部,六支队建立后,随即建立了第六支队军政干部学校,任仲夷、冯乐进分别担任校长、政委。军政干校在平阴泊庄和东平柿子园举办了两期训练班,培训了500余人,部分同志在训练班入了党。段君毅、万里、刘海涛、何光宇等都先后去讲课或指导。1939年1月,随着部队发展壮大的需要,六支队在肥城岈山一带建立了后方医院。同年2月,支队在肥城三区葛家台村还创建了弹药厂,主要制造手榴弹。

1939年3月,一一五师进驻泰西地区后,根据地各方面的工作都有很大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在4月份帮助六支队进行整编。整编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头重脚轻”的问题。代师长陈光和政委罗荣桓等首长,亲自帮助部队作整编动员、教育工作,加强军政建设的基础工作。六支队主要负责人也作了调整。六支队司令员刘海涛调离,司令员由政委张北华兼任,何光宇仍任副司令员,于会川不久调任支队参谋长。部队由大团变小团,撤营合连,撤销了团机关各处,充实连队。连队建立支部。抽调一部分干部到地方工作或组建地方武装工作。一一五师抽调几十名干部加强支队的各级领导。整编之后,支队在大峰山区召开了首次部队组织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00多人。6月,一一五师帮助六支队进行了第二次整编,张北华调离,何光宇任司令员,石新安任政委。团缩编为营,原一、二、三团改编为一、二、三营(每营辖4个连)。一营营长刘继星,政委刘星;二营营长胡训武,政委邹鲁风;三营营长莫恩荣,政委李文甫(10月,三营改为特务营)。泰安(西)独立团改编泰安(西)独立营。并再次抽调部队干部充实地方。同时成立了泰西地区自卫队(为以后成立泰西分区打下初步基础)。自卫队员是不脱产民兵,其任务是站岗放哨、捉汉奸、送情报,保卫地方政权和群众利益,协助部队作战等。第二次整编后,六支队的组织体制更精干了,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8月,鲁西军政委员会为加强对地方武装的领导,决定一一五师独立旅兼鲁西军区,杨勇兼军区司令员,段君毅任副旅长兼副司令员。第六支队暂兼第一(泰西)军分区,何光宇任司令员,李冠元任政治委员。尔后,六支队收编了陈本清的东平县游击大队,成立东汶宁支队,陈本清任司令员。为加强对这支队伍的领导,一一五师派刘汉任政委,六支队派刘继星任副司令员,王少云任政治处主任,杜子俭任组织股长。六支队一营编为东汶宁支队一营,营长曹志尚,教导员解抑峰;陈本清部编为二、三营。全支队近千人。东汶宁支队曾与日伪军进行过多次战斗。后来,陈本清与顽军石友三相勾结,六支队经一一五师批准,作了周密部署,于1940年2月17日,将陈处决于焦庄。其部二、三营分别于固留、罗圈崖一带被缴械。东汶宁支队司令部并入六支队司令部。当年4月,山东纵队第六支队的主力调归一一五师三四三旅运河支队建制,编为四团。何光宇任团长,刘汉任政委,郭华任政治处主任。团的机关由六支队机关部分人员组成。一营是由东汶宁支队一营(即原六支队一营)改建(因泰西需要推迟到5月归建),原六支队二营为二营,新组建的长清县独立营为三营。原特务营一连改为团特务连,四连编入二营,三连调鲁西支队。同年12月,泰安(西)独立营划归冀鲁豫第一军分区。

(四)六支队所进行的战役战斗

六支队组建后,一方面抓住当时的有利时机,扩大活动范围,广泛开展群众工作,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另一方面,积极把握战机,频频打击日伪军,在抗战斗争中逐步发展壮大自己。

1938年12月下旬,六支队一团进入东平境内,将城北王台敌伪据点围困,29日,向敌发起攻击,迫使炮楼内守敌50余人缴械投降。接着,张北华又率一团围攻东平县城;泰安(西)独立团围攻安驾庄之敌,并预设埋伏,突然袭击沿安驾庄顺北石沟大桥行进之敌伪军,击毙日军本田小队长以下6人,伪军10多人,迫使敌暂时放弃了在安驾庄设据点的企图。国民党泰安县二区区长薛家俊投靠日军,支队司令部命一团一部会同夏张独立营围歼二区区部,活捉薛家俊以下30余人,缴枪50余支。

1939年1月25日,刘海涛司令员率二团去东阿至平阴公路发动民众数千人,破坏敌公路交通线10几段,达20公里之长。并将部队预伏到公路两旁山坡间,出其不意地打击日伪来袭之步骑兵,毙敌30余人,获战马数十匹。

3月22日,配有掷弹筒、小钢炮等精良武器的日伪军200余人,偷袭我一一五师六八六团一营和陈伯衡所率之一团驻地——东平县五区郑海村。我军事先发觉,做了战斗准备,激战5个小时,击毙日军龙田小队长以下30余人,迫敌溃退至坊城。在这次战斗中,一团团长陈伯衡英勇牺牲。这对成立不久的六支队是一大损失。

4月,泰安、肥城、平阴和东平县城之敌“扫荡”我泰西根据地。六支队进行了坚决地还击。月初,肥城日伪军300余人,进至城西南伏庄、固留一带烧杀。我三团1个连英勇抗击。团主力在牛家庄西山占领有利地形,先以火力杀伤向我攻击之敌,接着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敌死伤30余人,我伤亡10余人。

在一一五师统一指挥下进行的陆房战斗,是支队成立后第一次大的战斗。5月初,日军山东第十二军司令官尾高龟藏调集济南、泰安、肥城、兖州、汶上、东阿等19个城镇的日军5000余人,配备各种大炮、汽车百余门(辆),兵分9路合围泰肥山区,妄图一口吃掉一一五师主力,摧毁泰西抗日根据地。第六支队根据一一五师的部署,分路向南转移,并由泰安独立营大张旗鼓地向东运动以吸引敌人。11日凌晨,敌人紧缩包围圈,将一一五师、鲁西区党委机关及六八六团、六支队一部等包围在陆房一带方圆20华里的狭小地区,大有置我于死地的态势。战斗一打响,敌人即发起疯狂进攻。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我军沉着应战,并以顽强猛烈地反击,击溃其十数次进攻。残酷激烈的血战持续了l天。入夜,一一五师和区党委等机关部队趁敌人收缩兵力之机,分路胜利突围。六支队主力也从西南方向突出重围。此战,共毙伤日军大佐联队长等50余名军官和1200余名士兵,毁其大炮3门。六支队在这次战斗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战斗后,支队驻东平四区荣花树村进行休整及第二次整编。鉴于一一五师战斗减员较大,六支队补充其5个独立营。

9月,为掩护一一五师师部在东平县二区九女泉一带进行休整,六支队二营奉命于14日进至九女泉附近担任警戒任务。当日,平阴、东阿等县日伪军500余人,在驻平阴日军指挥官山吉和驻东平日军指挥官三原的指挥下,南北合击九女泉村。15日拂晓战斗打响,至下午4时30分结束,二营顽强阻击敌人10个小时之久,打退敌连续7次进攻,毙日军20余人,伪军60余人,掩护一一五师师部安全转移,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

11月下旬,宁阳、汶上、东平、东阿、肥城等5县的1000余名日伪军向泰肥、平阿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支队各营坚决进行反“扫荡”,激战持续1周,终将各路进犯之敌击退,毙伤敌伪200余人,缴枪70余支。

在我泰西军民的有力打击之下,日军森川部队士兵厌战情绪上升,士气沮丧,并多次发生士兵因要求返国不能如愿而杀死军官的事件。济南日军指挥官派军队赶往弹压,逮捕反战官兵200余人,部队长森川忧愤自杀身亡。

进入1940年之后,日伪军向我根据地的进攻有增无减。1940年元旦刚过,特务营由马继孔率领,完成护送任务返回宁阳告山以北宿营后,被宁阳、大汶口日伪军发现,纠集500余人将特务营包围。该营四连迅速占领告山顶峰,抗击敌人的进攻。敌人集中炮火、兵力连续向顶峰攻击,敌曾接近我前沿几十米,但都被击退,告山阵地屹立未动。同时,宁阳大队和特务营一部火速南绕袭击葛石店敌据点,逼敌撤退,掩护转移。战斗中副连长吕永昌等4人牺牲,10余人负伤。

1月10日,泰安、长清、平阴、济南等地之敌5000余人,兵分5路合击大峰山区。六支队面对装备精良的强敌,采用迂回、穿插,内外夹击等战术,先后将各路进攻之敌击退。前后共毙伤日伪军110余人,俘13人,获长枪30余支、战马3匹。

2月12日,驻在平阴县南白峪、石板台的六支队二营在早操之际,突然遭到东阿县日伪军的袭击。五连随即投入战斗,一部从正面迎击敌人,一部翻穿棉衣由南插上西边的黑山顶,出其不意地从背后杀向敌人,击毙日军中队长山吉及汉奸队长以下20余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6支,弹药3箱。14日,敌再次纠集东平、东阿、肥城、长清、平阴5县日伪军近千人,乘大雾将二营包围在黄坡,二营与敌展开血战,毙伤敌50余人。五连损失严重,伤亡30余人,连长夏树林、指导员许宝信光荣牺牲,3名排长仅剩1名,9名班长也仅剩1名。二营突围后,在肥城县伏庄一带休整。不久,六支队奉命赴鲁西参加讨伐顽军石友三战役。

抗战是异常艰苦的、斗争是极其复杂的。在这艰难困苦的日子里,六支队在山东纵队、泰西特委的领导下,特别是经过一一五师直接领导帮助,有力地坚持了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进行大小战役战斗几十次,粉碎敌人多次“扫荡”和进攻,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用鲜血写下了抗日的壮丽诗篇。

(摘自《八路军山东纵队》回忆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