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泰西抗日武装起义和自卫团的发展壮大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悍然向北平西南卢沟桥的中国驻军发动进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1938年1月1日,在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下,泰西人民发动武装起义,成立“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拉开了山东西区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序幕。

一、 泰西地区掀起抗日武装的热潮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党中央关于开展敌后游击战的斗争方针,及北方局提出的“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开展武装斗争的号召,结合山东的实际情况,中共山东省委制定了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十大纲领。

1937年10月,泰安临时县委召开篦子店会议之后,肥城的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响应省委的号召,按照省委的部署,立即开展了发动和组织抗日武装的工作。远静沧和夏振秋同志按照省委的指示奔赴泰西地区,开展抗日根据地工作。

泰安县的夏张镇是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组织发动的中心区域。按照县委部署,获释出狱的共产党员崔子明即刻返回夏张镇,回到家乡与远静沧以夏张小学为基点,开展抗日宣传发动工作,发展党员,培养抗日骨干,并以“抗敌后援会”的名义组织起了六七十人的自卫队,由镇长马世进任队长,崔子明任指导员。

在此之前,泰西各地抗日救亡活动正在各地党组织领导下逐步展开。

泰安九、十区的共产党员武冠英、李鹤年、王仲范、张魁三先后都组织起数十人的抗日队伍。民先队员、从清华大学和北平大学返乡的学生马继孔、左平,与安春华、许梅村等在十区也组织起30余人的抗日队伍。肥城当地共产党员李文甫、徐麟村、张魁三,积极联络三区爱国进步人士葛阳斋等人组建了一支60余人、40余支枪的队伍。汶阳一带的田锡珽、田景韩等组织了一支50余人、30余支枪的抗日队伍。

原泰安十区(今肥城安驾庄一带)区长武圣域以看家护院、维护地方社会治安为名,联络附近几十个村庄的乡绅们组织了近400人、上百枝枪的地方武装,称为“联庄会”。为争取这部分武装参加抗日,中共山东省委派远静沧做武圣域的工作。武圣域经再三考虑和权衡,终于下定了投身抗战的决心,率部加入了抗日的行列,打出了抗日救国的旗帜。武圣域及其“联庄会”参加抗战的行动,在整个泰西地区产生了积极影响。一时间,泰西地区掀起了发展抗日武装的热潮。许多区、村先后拉起了大小不等的抗日武装队伍。

在济南、泰安沦陷后,省委即以泰山为依托, 在津浦路两侧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省委派遣干部张北华向徐麟村传达了省委的主要指示精神。指出,济南、泰安已经失陷,要抓紧时间,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建立革命武装。强调肥城要加强山区的工作,要准备开展山区游击战争。

1937年12月,山东省第六区专员、国民党爱国将领范筑先为扩大抗日武装,派人与石横共产党员尹鹏武商定,在石横一带建立抗日游击队。尹鹏武立即发表了《告民众书》,呼吁“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枪出枪,自觉自愿,团结一致,共同抗日”。不久组织起一支近200人的抗日武装,编为山东第六区游击司令部本部第十七营。1938年1月,他们在后衡鱼村召开了“第十七营”成立大会。后因给养困难,国民党反动派武装经常制造摩擦,队伍大量减员。3月,十七营接受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改编。

这一时期,肥城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日武装等工作迅速发展,为泰西抗日武装起义、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的建立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爆发

1937年12月下旬,张北华、程重远奉中共山东省委之命到夏张镇,与远静沧、崔子明、夏振秋等会合,进行组织武装起义工作。张北华检查了起义的准备情况,鉴于当时日军轰炸泰安城,形势危急,决定抓紧举行起义。为了掌握更多的枪支,张北华与远静沧、崔子明商议,利用地主、商人保家护财的心理,以组织夜间巡逻、防备溃兵扰乱为由,巧妙地把他们掌握的枪支转移到游击队手里。枪支到手后,张北华等当即决定连夜把队伍拉出夏张镇。由于时间仓促,在夏张镇组织的队员多数未能及时行动,其他活动点的队伍也没能及时通知。1938年1月1日,张北华、远静沧、程重远、夏振秋、夏天任、曹龙骥等10人携11枝枪,开出了夏张镇,点燃了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的烽火。

这支队伍当天转移到夏张镇西北20华里的馍馍山。由于当地村政权干涉,他们忍受着饥饿严寒,凑钱解决给养问题。又通过关系,对当地群众和红枪会做了耐心地宣传、解释工作,消除了他们对游击队的误解,破灭了地主分子瓦解、破坏游击队的阴谋。几天后,起义队伍转移到离夏张西北12华里的响水寺。他们一面派人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扩大队伍,一面派远静沧、夏振秋、崔子明到附近几个区做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使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30多人。为了进一步扩大队伍的活动空间,游击队转移到肥城县空杏寺一带活动。此时,空杏寺3支队伍即将会师,准备举行泰西起义,建立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

另一支是王仲范、张魁三、张韶三等在泰安九区(今肥城市边院镇一带)及肥城三区东部发动组织起来的游击队。这支游击队来自三个地方:一是三区东张庄、胡家庄一带,主要由张韶三负责组织成立的队伍。这一部分人、枪都比较多;二是由张魁三组织的大、小王庄和宋庄一带的武装;三是边家院、凤凰庄一带主要由王仲范负责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他们活动的地区都在空杏寺附近,联络点在空杏寺小学,联络人是教员赵梦久。

1938年1月上旬,即张北华、远静沧住在响水寺的一段时间里,张魁三、王仲范到响水寺找张北华、远静沧联络工作。根据张、远的指示,10日左右,他们分头把三个地方武装带到陈家洼后,拉到空杏寺。

第三支是李文甫、徐麟村、葛阳斋等在肥城三区组织起来的游击队。这支游击队也由三个部分的武装所组成:一部分是在葛家台、王虎门一带,由葛阳斋、孙诗贵(林克)拉起来的30余人、近30枝枪的武装;第二部分是在界首一带,乔绶卿拉起来的20多人、不足20枝枪的队伍;第三部分是上庄、下庄一带,由陈惠民拉起来的队伍,也有20多人、不足20枝枪。三部分加起来共有80余人、60余枝枪。

1938年1月11日,徐麟村与张北华取得联系后,葛阳斋、林克二人迅速回三区同乔绶卿、陈惠民研究安排了队伍的集中问题。林克负责将虎门一带的人员集中到虎门南峪小学,乔绶卿、陈惠民率领的两部分人员,先在簸箕掌会合,后在虎门南峪小学集中。然后,集中带往空杏寺。

三支起义部队到达空杏寺会师时,起义部队扩大到100余人、80多枝枪。张北华根据省委决定,宣布成立“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大家一致推选张北华任自卫团主席,远静沧任自卫团政治部主任,葛阳斋任自卫团副主席,程重远任供给部长,徐麟村任总务部长。

泰安县组织的队伍编为一大队,肥城县组织起来的队伍编为二大队,还成立了特务队,负责保卫工作。之后,远静沧向全体队员作了动员,号召大家团结一致,抗战到底。从此,泰西地区正式建立起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的抗日武装。

三、自卫团在战斗中发展壮大

自卫团正式成立后,决定攻打肥城,摧毁范维新组织的肥城维持会,并派徐麟村等前去侦察。1月16日晚,部队冒雪从空杏寺出发,行军20公里,翌日拂晓到达肥城县城。一、二大队分别悄悄地包围了南北大门。早上乘开城门之际,部队一拥而入,打垮了维持会武装,缴获长短枪十几枝,活捉了维持会长范维新。自卫团在南大寺召开了公判大会,枪决了范维新。肥城维持会覆灭,自卫团旗开得胜,队伍情绪高涨。

为了防止驻泰安的日军反扑,自卫团当天撤出肥城,转移到肥城三区大、小董庄一带活动,以进一步扩大抗日队伍的影响。由于自卫团首战打开肥城,消灭了汉奸,痛击了投降势力,影响了整个泰西,人民群众拍手称快,纷纷加入自卫团。王鸿乾、安振田等率领在固留、陆房一带组织的一支游击队加入自卫团,编为第三大队。崔子明、夏振秋在满庄区公所起到钢枪几十枝,并动员进步青年参加自卫团。这时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的人数已扩大到近300人。为加强部队党的工作,自卫团决定大队设指导员,中队设政治员,没有党员的大队则由进步青年知识分子担任该职。徐麟村调任政治部副主任。

起义部队经过初步整训,便寻机打击日本侵略军。曾在泰城西部鱼池村待机伏击日军,未找到战机。后又根据群众反映的情况,派人到长清、泰安交界的界首村和火车站侦察敌情。得知界首车站驻有日军30余人,村里驻有七八个日军时,张北华立即决定用围强打弱的办法消灭界首村内的敌人。

1月28日夜,张北华、崔子明带领60多名精干队员,急行军赶到界首车站附近。按原定作战意图,张北华对部队作好战斗部署,然后带一个队员摸进界首村内。进村后,他们发现敌情有了很大变化,日军兵力大大增加,驻满全村。但是由于敌人入侵山东以来,未遇抵抗,有些麻痹大意。张北华处变不惊,率先从敌人的营房里摸出几枝枪来,然后又带崔子明、刘西歧等二次摸进敌人一个营房内,用大刀、剌刀杀死七八个酣睡的日军。敌人被惊醒后,双方展开混战。为避免大的损失,他们及时撤出村外。界首车站的日军闻讯后企图出来增援,遭到担任掩护小队的阻击,敌人乱作一团,自卫团乘机撤出战斗,转移至夏张镇。这次战斗毙伤日军20余人,打死敌军战马10匹,缴获步枪3枝。

自卫团界首战斗的胜利,轰动了整个泰西地区,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战信心,自卫团声威大振。张北华身先士卒,英勇杀敌,深受战士和群众的敬仰。

根据当时的形势和各界的要求,自卫团在远静沧率领下,于1938年2月初进驻肥城城里。自卫团驻守肥城城里后,公开树起大旗,维护城乡社会秩序,稳定了民心,进一步扩大了自卫团的影响,使自卫团得到迅速壮大和发展。

为了达到队伍人员合理配置,增强战斗力,自卫团进行了队伍结构调整。3月底,自卫团发展到17个大队,一个先锋连、一个特务队,共计2700余人。团部机关进一步健全。为培养抗日干部,中共鲁西特委派辛俊卿到肥城与远静沧、夏振秋等共同举办抗日训练班,受训人员达120人。训练班为提高自卫团的战斗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扩大自卫团的影响,广泛争取各界人士的支持,自卫团派李文甫等后组织了两支宣传队,宣传八路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宣传自卫团是人民的子弟兵,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加深群众对自卫团的了解,密切军民关系。为解决自卫团武器不足问题,程重远、张维之等组织近百个铁匠炉,加工单刀1000余把。程重远还动员当地工匠梁立诚、蔡洪雨参军,建立了修械所。

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从1937年底开始组建,至1938年4月6日道朗战斗,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进行了打肥城、袭界首、炸铁路和道朗战斗,自卫团在战斗中发展壮大。通过这些战斗,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镇压了汉奸特务,锻炼了部队,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加速了自卫团的发展。自卫团的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了泰西地区的抗日运动的发展,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为我党在泰西地区发展壮大抗日武装,为开辟创建泰西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自卫团发展壮大的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自卫团发展的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则是自卫团发展壮大的基础。

在抗日战争初期,肥城党组织在山东省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广泛发动群众,积极组建抗日武装,发动了泰西抗日武装起义,成立“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并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勇敢地开展敌后抗日斗争,打击日本侵略者,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本材料由肥城市委党史办高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