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陆房突围战的重大战略意义


岳思平 (根据录音整理)

山东是我的故乡,肥城是我1960年刚上初中时曾经生活了半年的地方,来到肥城,感恩的心油然而生,倍感亲切和温暖。1939年5月的陆房突围战在山东乃至全国抗战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归纳为三个一:

一、陆房突围战,是全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八路军115师和山纵逐渐成为山东抗战主力军的典型一战。现在很多新闻媒体讲1937年7月是全面抗战,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按照毛主席讲的,1937年7月是全国抗战的开始,是日军进军中国本埠的开始,全国抗战是相对与1931年9月局部抗战而言的,两者的区别指的是地理范畴的区别。而全面抗战是相对于片面抗战而言的,是指国共两党两种不同的抗战路线,两条路线的焦点在于是单纯依靠政府、军队和外援,还是依靠人民群众进行一场人民战争。所以全国抗战与全面抗战一字之差内涵与外延不同。我说的全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指的是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日军集中(从全国来讲不包括东北)58-75%的日军主要打击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全国和山东都是如此,所以八路军115师和山东纵队从战略相持阶段起逐渐成为山东抗战的主力军。虽然国民党设立了鲁苏战役区,但鲁苏战役区尽管是在敌后,但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性质是不同的,我们主要是对日的,而鲁苏战役区包括敌后的冀察是反共的。现在社会上有种错误的理解,就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我们在敌后,这是事实,问题是不能把我们的敌后误解和理解为中国相对于前方和后方,我们的后方是敌人的后方,就是说,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在敌人的占领区以外,我们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在敌人的占领区以内(山东的济南,日军占领的是广州、北平、上海等大城市,而广大的农村是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根据地的抗日游击队。)。所以说,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恰恰是战斗在敌人的心脏地区,是战斗在敌人的最前线。正因为我们处在抗日的最前线,所以对敌人的威胁最大,大家可以翻一翻日本战之材料,从战略相持阶段起把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当成最大的威胁,当成他们侵华最大的障碍。所以,日军集中主要的兵力和打击的主要目标是我们的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而陆房突围战恰恰体现了这样一个特点。这就是他典型一战的意义所在。

二、陆房突围战,是贯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巩固华北战略决策、巩固山东的标志性一战。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全国说意义上不完全是一个行政区,主要是津浦铁路以东一块,以西划到了冀鲁豫,后来合到晋冀鲁豫。但以一个省的名字命名一个根据地在全国独此一家。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在以黎玉为书记的中共山东省委和以郭洪涛为书记的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领导下,创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山东抗日根据地他的好的方面就是领导发展的很快,而且山东纵队已经形成了一个战略性的游击集团,但问题是缺乏骨干,没有主力部队。所以中共中央1938年9月至11月的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巩固华北、发展华南和华中的战略决策。最主要的举措一是进行了1939-1940年的大整军,目的一是地方部队整理。二是整训提高部队战斗力两个举措。八路军的三个主力挺进平原,115师是鲁西,120师是冀中,129是冀南,都是在主要首长的领导率领下挺进的,可以看到中央的重视。山东根据地是115师的代师长陈光和政委罗荣桓同志率领师部、686团进入鲁西的。八路军主力挺进山东是梯次进行的。1938年有115师的685团的二营(曾国华支队)、129师的津浦支队和肖华带的机关和100名干部到了冀鲁边统一整编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685团是作为苏鲁豫支队到湖西去的,师部带着686团以东进支队的名义进入山东的,所以罗政委的名字就是当时部队的代号。陆房突围的胜利反映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由发展进入了巩固的阶段,整个华北抗日根据地进入相持阶段基本上就是巩固的阶段。

三、陆房突围战,是立足山东继续发展和巩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决定性一战。陆房突围战的胜利,保全了我们的灵魂机关,保存了我们的八路军主力,保留了领导骨干,为进一步继续发展、巩固、坚持到抗战胜利,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巩固保留了骨干力量创造了条件。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当前社会上关注度很高的问题是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一争论现在可以说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说是国民党抗战,共产党不抗战,国民党大仗打的多,20几次会战,如台儿庄大战、远征军、长沙保卫战,国民党牺牲了200多将领,等等。还有的说共产党共打死851个日本鬼子。有的人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说是为了国家的统一,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打着超党派的观点,这些人表面上是这样的,实际上是采取的一种历史的虚无主义,是否定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否定共产党执政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新中国建立的合理性。有的人把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说的一塌糊涂,而把解放战争说成一场内战,这样的话就从根基上动摇了共产党的地位作用。解放战争是新旧两个中国命运上的决战,蒋介石建立的是旧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是新中国,所以我们必须正本清源,以正视听。

总而言之,概括起来,国民党具有抗战和妥协的两面性,从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这一段中国局部抗战的过程,蒋介石妥协的一面是主要的,而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在全国抗战的战略防御阶段,蒋介石国民党部队是正面战场是主战场,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共产党部队发挥了战略决胜的作用,一直到抗战结束,可以说蒋介石国民党及其部队对夺取全国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共产党从1931年到1937年推动着中国局部抗战的进程,在战略防御阶段发挥战略支持的作用,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成为主要的作战形式,在战略反攻阶段,把游击战变成了正规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力军。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是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决定着全国抗战中后期的进程和最后胜利的结局,成为夺取中国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可以说,共产党执政的新中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一条永远不破的真理,越研究越对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就越理直气壮。

注:作者系中国军事科学院军史补4级研究员。